新闻动态

独立,兼并领土,中国未承认的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5-04-13 15:58    点击次数:147

独立,兼并领土,中国未承认的有哪些?

2011年,南苏丹正式脱离苏丹,成为21世纪最新成立的国家。全球多数国家,包括苏丹在内,都认可了南苏丹的独立地位,南苏丹随后也成为了联合国的一员,中国对此也予以了承认。然而,全球范围内仍存在一些地区寻求独立或进行领土合并的情况,中国并未对所有这些行为表示认可,接下来我们将具体探讨这些案例。

【非洲-摩洛哥兼并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被三个国家包围,按顺时针方向看,分别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

1956年,摩洛哥摆脱了法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四年后,即1960年,毛里塔尼亚也成功从法国手中获得了独立地位。到了1976年,西撒哈拉地区结束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并将西班牙统治时期的行政中心阿尤恩定为首都。

西撒哈拉地区很快爆发了冲突。最初,当地人民抵抗来自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的进攻。随着西撒哈拉武装力量失利,大量难民被阿尔及利亚接收,而该国正是摩洛哥的长期对手。随后,摩洛哥与毛里塔尼亚之间也爆发了军事对抗。在这场较量中,摩洛哥军队占据了上风,毛里塔尼亚最终被迫撤军。

摩洛哥国土面积为45.9万平方公里,而西撒哈拉地区则达到26.6万平方公里。若将西撒哈拉纳入摩洛哥版图,其国土面积将增长近六成。这一合并将使摩洛哥的领土规模显著扩大,达到原有面积的一倍半以上。

在1982年至1987年间,摩洛哥在西撒哈拉地区陆续修建了六道隔离墙,用于防御敌对势力。这些墙被称为摩洛哥墙,总长度约2700公里,高度约3米,主要由沙石堆砌而成,横跨西撒哈拉荒芜的沙漠地带。每隔一段距离,墙沿线设有机场、军营、碉堡和雷达站,墙前方还布置了密集的地雷区,形成了全球最长的连续雷区。

摩洛哥修建的隔离墙并未完全按照西撒哈拉的边界线延伸。在这道墙的东侧,一直到西撒哈拉边界之间,有一片狭长的沙漠地带,国际上通常称为“自由区”。这片区域面积大约占西撒哈拉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目前由西撒哈拉人实际掌控。

西撒哈拉地区的居民,除了少数生活在自由区,多数已迁移至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自1975年起,阿尔及利亚的廷杜夫地区成为西撒哈拉难民的集中地,难民数量曾高达15万,目前仍有约5.8万人居住在此。

西撒哈拉的官方首都是阿尤恩,但这座城市目前由摩洛哥管辖。实际上,西撒哈拉的政治中心设在阿尔及利亚境内的廷杜夫,这里也是西撒哈拉难民的聚集地。尽管西撒哈拉人只控制了约三分之一的沙漠地区,他们却选择在邻国的难民营中建立自己的实际首都。这种特殊的政治格局反映了西撒哈拉复杂的领土现状和流亡政府的生存状态。

廷杜夫难民营之所以能维持至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阿尔及利亚的支持。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存在领土争端,并在联合国多次推动有关西撒哈拉难民的提案。除了获得联合国提供的物资和医疗援助外,西撒哈拉难民营还与4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并不认可西撒哈拉属于摩洛哥的领土范围,仅仅承认摩洛哥对该地区实施的实际管控。

【欧洲-科索沃从塞尔维亚分离】

1991年,苏联分裂为15个独立国家,同时南斯拉夫也经历了类似的分裂过程,最终形成了五个新的国家:南联盟(由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以及马其顿。这一年的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大联邦国家的解体标志着冷战后世界格局的重大调整。

2003年,前南斯拉夫联盟正式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通常简称为塞黑。仅仅三年后,黑山通过公投选择独立,这标志着南斯拉夫彻底分裂为六个独立国家。随后在2008年,科索沃地区也宣布脱离塞尔维亚,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这一系列事件彻底改变了巴尔干半岛的政治版图。

南斯拉夫分裂后,塞尔维亚继承了约8.8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包括科索沃的1.09万平方公里。这片区域占原南斯拉夫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如果不计入科索沃,塞尔维亚实际控制的土地面积为7.75万平方公里,仅占原南斯拉夫领土的不到30%。

1999年,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了持续78天的空袭,这场冲突被称为科索沃战争。由于这场战争主要由西方国家推动,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随后承认了科索沃的独立。然而,中国和俄罗斯对此持反对态度,由于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未能形成统一意见,科索沃至今未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欧洲-俄罗斯兼并乌克兰六个州】

克里米亚半岛总面积大约2.7万平方公里,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克里米亚共和国占据了约26081平方公里,2021年统计人口为193万。而位于半岛西南角的塞瓦斯托波尔市,面积约为864平方公里,同年人口达到51万。

卢甘斯克州占地约26684平方公里,2021年人口统计显示有267万人居住于此。其相邻的顿涅茨克州,东北与卢甘斯克州接壤,南面则面向亚速海,总面积约为26517平方公里,同年的居民数量为212万。位于亚速海西北岸的扎波罗热州,面积达到27183平方公里,拥有167万人口(2021年)。赫尔松州地理位置独特,其南部狭长地带紧邻克里米亚半岛,东南濒临亚速海,西南则靠近黑海的卡尔基尼特湾,这里也是第聂伯河的入海口。该州总面积28461平方公里,2021年人口为102万。

2022年,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个地区通过公民投票决定脱离乌克兰,并正式加入俄罗斯。这一系列公投标志着这些地区政治归属的重大转变。

俄罗斯的这一行动相当冒险,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全球范围内,仅有不到十个国家对此表示认可。我国自然不会支持这一行为。从乌克兰的地图上就能看出,即便是克里米亚及其周边两个地区,我们也未承认其归属俄罗斯,更何况其他四个州。

【亚洲-格鲁吉亚两个共和国独立】

格鲁吉亚位于高加索地区,国土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拥有约373万居民(截至2021年初)。其行政中心设于第比利斯。

阿布哈兹共和国位于格鲁吉亚境内,占地面积约为8660平方公里。而南奥塞梯则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行政区划,其面积稍小,约为3900平方公里。

阿布哈兹地处高加索地区西南部,北部与俄罗斯隔山相望,西部濒临黑海。这个区域不仅背靠山脉,面向大海,还拥有超过200公里的海岸线,占格鲁吉亚总海岸线的一半以上,地理条件十分优越。

1994年,阿布哈兹的武装部队成功掌控了该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并正式宣告独立。尽管俄罗斯政府并未公开宣布将阿布哈兹纳入其版图,但俄方已在该地设立了军事基地,同时其黑海舰队也在该区域享有自由航行的权利。

奥塞梯人主要居住在高加索山脉地区。苏联解体后,他们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归入俄罗斯,称为北奥塞梯;南部则计划加入格鲁吉亚,称为南奥塞梯。1991年格鲁吉亚独立后,南奥塞梯也宣布独立,随后爆发了为期一年的冲突。在俄罗斯维和部队的介入下,南奥塞梯实际上获得了独立。如今,大多数南奥塞梯人持有南奥塞梯和俄罗斯双重护照。与阿布哈兹类似,南奥塞梯实质上是一个受俄罗斯全面控制的国家。

中国对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持明确立场:只有在格鲁吉亚政府正式承认这两个地区独立的前提下,中国才会考虑予以承认。这一立场体现了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一贯遵循的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的这一表态,既展现了对国际法的尊重,也体现了在处理复杂国际问题时的谨慎态度。这一立场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共同愿望。

【亚洲-以色列兼并巴勒斯坦和叙利亚部分领土】

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第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国家,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边界按照英国当时划定的地图进行划分。这一决议旨在解决该地区的民族冲突,为两个民族提供独立的国家地位。

从人口和土地分布来看,犹太族群约有60.8万人,占双方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其控制的土地面积达到1.52万平方公里,占比超过一半。相比之下,阿拉伯人口数量为122.2万,是犹太人的两倍,占双方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但拥有的土地面积仅为1.12万平方公里,占比约43%。至于耶路撒冷,其面积仅有176平方公里,不到总面积的1%,目前由联合国负责管理。

目前,以色列的国土面积约为1.52万平方公里,但其实际管辖范围更广,达到约2.78万平方公里。这其中包括了巴勒斯坦的约1.12万平方公里土地,耶路撒冷的约176平方公里区域,以及叙利亚戈兰高地的约1200平方公里地带。

西方国家对于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领土的做法,大多选择了沉默和纵容,对数以百万计的巴勒斯坦流离失所者漠不关心。

以色列在加沙周边建造了长达几十公里的高墙,墙体由厚重水泥构成,每隔约十米就设有哨塔。墙两侧300米范围内被划为禁区,任何未经许可进入的人将面临致命射击。这些禁区并未直接与居民区接壤,而是分别延伸出数公里的农业用地。从空中俯瞰,以色列一侧的农田规模较大,而加沙地区的农田则显得更为零散,两片区域界限清晰,对比鲜明。

2005年,以色列调整了军事部署,从加沙地带撤出了部队。不过,他们仍然掌控着加沙的海岸线、边界以及领空。在这种严格管控下,加沙上空连风筝都不让放,飞行器更是想都别想。

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居民行动受限,无法自由出入该地区,物资运输也受到严格管控。即使是来自西方国家的记者和联合国人道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必须在以色列军方的严密监控下才能进出该区域。

加沙地区濒临地中海,其海岸线延伸约40公里。根据以色列的规定,巴勒斯坦渔民只能在近岸区域进行捕鱼活动。一旦渔船驶离海岸超过5公里,以色列海军便会将其视为敌对目标并予以击沉。

以色列全面控制了加沙地区的外部边界、空中领域和海域,同时掌握着食品、电力等基本物资的供应渠道,逐步对巴勒斯坦人实施封闭式管理。

2008年,以色列实施了一项限制措施,阻止国际人道援助的车辆和人员进入或离开加沙地带。这一行动导致加沙地区的水、电和食品供应几乎完全中断。

联合国估计加沙地区大约有300万居民,但实际人数难以确定。从面积和人口比例来看,加沙的365平方公里容纳了300万人,而新加坡72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70万人口,两者的居住密度相当接近。然而,新加坡的城市景观以高层建筑和绿地为主,而加沙的住房大多是低层建筑,没有电梯,更像我们常见的城市边缘地带。

中国主张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应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化解冲突。对于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土地,中国持明确立场,除非巴勒斯坦方面同意,否则不会予以承认。至于以色列控制的叙利亚戈兰高地,国际社会绝大多数与叙利亚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都未予承认,中国同样坚持这一立场。

【南美洲-英国与阿根廷争议的马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阿根廷沿海约500公里处,但与英国相隔约1.3万公里之遥。

马尔维纳斯群岛由两大主岛及周边7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公里。东部的主岛在阿根廷被称为索莱达岛,而在英国则称为东福克兰岛。西部的主岛在阿根廷称为大马尔维纳斯岛,在英国则称为西福克兰岛。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因为马岛问题开战。英国派出航母前往南大西洋,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场战争中,英军有255人战死,775人受伤,115人被俘。阿根廷方面损失更为惨重,649人阵亡,1657人负伤,超过11000人被俘,其海空军力量几乎被完全摧毁。

英国目前占据着马尔维纳斯群岛,然而中国政府对此持保留立场。我们视该地区为存在争议的领土,主张其最终归属应由英国和阿根廷通过协商确定。在两国达成一致之前,中国将保持中立,不会单方面承认任何一方对马岛的主权主张。这一立场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同时也尊重相关国家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的权利。

根据联合国规定,这组岛屿有两种名称。在西班牙语中,它被称为"Islas Malvinas (Falkland Islands)",而在英语中则是"Falkland Islands (Malvinas)"。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对双方的尊重,西班牙语版本将马岛列在前面,福岛放在括号内,英语版本则相反。在我国的阿根廷地图上,通常会同时标注马尔维纳斯群岛和福克兰群岛两个名称,并特别注明"阿根廷英国争议"这一情况。

马岛目前处于英国的实际管辖之下,然而中国并未对此表示认可。中国对该岛屿的归属问题持中立立场,视其为存在争议的区域。中国政府的观点是,只有当英国和阿根廷两国就马岛归属达成一致后,中国才会采取相应的立场。

在处理国家独立和领土变更问题时,我国始终坚持明确的原则。只有在相关各方通过正式协议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我们才会承认一个新国家的独立或领土的合并。这一立场体现了我们对于国际法和国家主权的尊重,同时也维护了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文打卡计划#